董庆喜

2020-08-07 1420次浏览

平凡的好人 不平凡的感动

——记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第一届全市道德模范  董庆喜

 

    董庆喜,男,1954年出生,齐河县华店镇西小杨村村民。在当地,董庆喜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大好人”:面对贫穷中挣扎乏力的父亲,他16岁毅然辍学,回家务农;为了不让两个年幼的弟弟受委屈,他竟然20年拒绝结婚,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40岁,他迎娶妻子,同时“接手”了妻子的婆婆、大伯、一子一女。他人有难,他热心相助;面对困难,他坚忍不拔。他是全村的义务保洁员,是乡邻眼里的热心大好人。今年1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单传海在走访时,亲切地称他是“好儿子、好兄长、好丈夫、好父亲、好女婿、好公民”。

好儿子——“我不去念书了,回来帮你顶套”

    上世纪60年代,董庆喜的父亲当支书,但董庆喜好像没有沾上一点光:母亲、祖母患病卧床,大爷大娘膝下无子,他们和单身叔叔一样都常年多病;两个弟弟一个两岁一个四岁。家徒四壁,捉襟见肘。

    1969年,董庆喜以全乡第一名成绩考上初中。一天董庆喜回家,看到了让他一生都忘记不了的一幕:患上肺结核的大爷来到他家,对父亲说,我没有孩子,你得找大夫给我看病去,我就靠你,你得给我看。董庆喜看到,父亲——这个村支部书记,曾经高大的身影变得那么单薄、无奈,甚至有了些佝偻的迹象。祖母哀哀呻吟,母亲病眼迷茫,弟弟嗷嗷待哺……

   “爹,咱家这么穷,我不去念书了,回来帮你顶套。”一句话,一辈子。董庆喜从此变成了父亲身边的一头耕牛,与老父亲肩并肩,挣扎在生活的犁墒里。

好兄长——谁要跟我,就得答应照顾俺兄弟

    看董庆喜年轻时的照片,他是个阳光、健康又英俊的人;听董庆喜背诵毛泽东语录、讲政策、形势,他是个聪慧机敏、视野宽阔、生活笃诚的人。然而,是什么注定了他的炼狱生活,40岁以前,他竟然没有结过婚?

     缘由是为了他的两个兄弟。二弟小他十二岁,三弟小他十四岁。母亲去世后,家中还有老父亲、叔叔。一个贫寒家庭,竟有五条“光棍”,谁愿意把闺女投入这样的“火坑”?

为了给大儿子娶一房媳妇,老父亲走了东家串西家,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眼看着没希望了,却有一家托人找上了门,愿意结亲,不过有个前提就是:董庆喜跟家人先分家,后娶亲。人家这是怕受拖累啊。老父亲竟然一口答应下来,可董庆喜却坚决反对。“谁要想跟我,就得先答应我一起把两个兄弟拉扯大,在他们成家之前,永不分家。”董庆喜对着媒人发出了这样的誓言。从此,董庆喜家的门槛无人问津。

     董庆喜的身份变了,变成了两个弟弟眼里的“父亲”。特别是三弟,每天跟着大哥形影不离,就像是大哥的儿子一般亲。为了供两个弟弟上学,董庆喜没白没黑的干活,到了交学费的时候,他甚至把家里看门的狗都卖了给弟弟凑学费。

二弟初中毕业考上了师范,成了公家人,领上了工资。很快,二弟媳妇娶进了门。董庆喜怕弟弟、弟媳受委屈,主动提出跟二弟分了家。

    “三儿,你得学着像你二哥那样,将来考出去,大哥这辈子没本事,不能再让你跟着受罪。”无数个夜晚,大哥董庆喜像老父亲一样把三弟拉到身边,一字一句地嘱咐叮咛。

老三董庆才连考了三年都没能如愿考入中专,早日参加工作的愿望泡汤了;只能继续读高中,准备考大学。大哥就像一头抬抬头又低下的老黄牛,继续在土地里蹒跚爬行。

     邻居都看不过去了,来劝他:“赶紧攒俩钱儿,翻盖一下房子娶个媳妇吧。年龄一年比一年大,越来越不好找啊。再说,供老三上高中一旦考不上,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吗?”

董庆喜不听这些,他说:这么多年我都熬过来了,也习惯一个人过了,不能让兄弟跟我一样过一辈子,那样我会觉得亏欠他们。终于,1991年,董庆才大学毕业分到县广播电视台工作。那时大哥已经40岁了。

     现在董庆才每次谈起大哥,都会落泪:“这些年俺大哥活的苦啊,他全是为了俺们。”

好丈夫——“俺要帮你撑起这个家”

    “董庆喜和寡妇范春兰结婚了!”这成了当时十里八乡的爆炸新闻。范春兰的前夫患病,最后落下几千元的债务去世了,给她撇下60多岁的婆婆、患有精神病的大伯哥,还有不到6岁的儿子和一个刚会跑的女儿。债主上门要账。成熟的麦子要抢收。邻居见了躲着走。范春兰陷入困境。娘家人劝她改嫁,可她放不下一双儿女和患病的婆婆。

     从苦日子熬出来的董庆喜最能理解她的难处,他说:“穷不帮穷谁帮穷!”割麦扬场,他主动帮助范春兰。慢慢的董庆喜走进了范春兰的心里。明事理的婆婆也对董庆喜充满了感激。四十岁的董庆喜跟范春兰走到了一起,同时接过来的还有婆婆、大伯、孩子。23年过去了,大伯身体越来越好,90岁的婆婆身体硬朗,儿子成家立业,女儿也已出嫁。

好父亲——俺就是你的亲爸爸

     唢呐声声,鞭炮阵阵。迎亲的队伍催了三遍,女儿文娟才恋恋不舍松开了拉着父母的手,缓缓走到大门外。

    车门打开了,本想新娘可以上车了。可是文娟却回过头来,扑通跪倒在“父亲”面前:“爹,你拉吧我这么多年,为了照顾我们你受苦了。您就是俺的亲爹……”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

    董庆喜看着跪在地上的“女儿”,快步走过去,用粗糙的手慢慢擦拭着女儿的泪水:“别哭,别哭,再哭就不好看了。妮儿啊,这些年你跟着俺没享多少福,受了不少罪,怨爹没本事……到了婆家要好好地孝敬老人,好好过日子,俺和你娘就放心了……”董庆喜说着眼圈也红了。

    “来的时候才刚会跑,你看这,都变成个大人了!庆喜不容易啊!这爷俩啊!”看着眼前的一幕,格外伤情,周围的大娘大婶都眼含热泪。

    在她们心里,一幕幕感动的情景接连上演:大雪天,董庆喜背着孩子深一脚浅一脚送孩子上学;放学了,董庆喜跑到街口接孩子回家……他们谁都忘不了,董庆喜往孩子的手里呵热气,给儿子盖起宽敞的新房子娶媳妇,在全村第一个给女儿陪嫁了拖拉机。没有血缘胜过血缘,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弥漫在一个贫寒之家,凭添了诸多温情,隆冬腊月也有旭日春晖,充满了柔柔暖意。

好女婿——“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董庆喜捋下棉袄袖子,可以看到他的胳膊上有一条明显的疤痕,那是范春兰有精神病的大伯哥给砍的。有一回,半夜里,大伯哥的精神病又犯了,他一边喊着有鬼,一边拿刀往自己头上砍,顿时鲜血直流。董庆喜听到他的号叫声,赶紧起床跑过去,试图夺下他挥舞着的刀,没想到一刀砍在了董庆喜的胳膊上。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为了给他俩治伤,花了2000多元。

     “要么送精神病院,要么就随他去吧,整天价疯,漫地里跑,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族里的长辈实在看下去了,过来劝董庆喜。“毕竟这个所谓的大伯哥,跟董庆喜,是八竿子拨拉不着的关系。凭什么去赡养这样一个外人啊?传出去不落个傻名儿吗?”

一边是有病的大伯哥,一边是自己的丈夫。“庆喜该不着下这份力啊!”范春兰左右为难,偷偷落泪。婆婆看在眼里,也把无奈写在了眼里。“再疯的儿子也是自己的骨肉。可人家庆喜没职没分啊?”

      “要不是这个好女婿,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搓成灰了。”人越老竟然越爱哭,就跟孩子一般。如今90岁高龄的婆婆一提董庆喜就哭,哭完了就笑。她感慨自己摊上了这么一个好“女婿”。对待这位特殊的“丈母娘”。董庆喜胜过了亲儿子。每当家里做点什么好吃的,董庆喜总是先给老人端到床头。老人一有头疼脑热就赶紧请医生。“俺这一家人多亏了庆喜才活到今天……她对俺比亲儿子还亲啊!” 

好公民——“这事谁遇到也会管”

      三十年前,老董自告奋勇担任村里的义务保洁员,几十年来,只要看到街上脏了,他就拿起铁锨、大扫帚清除干净。冬天下大雪,他更是第一个起床上街打扫。这块牌子就是他清扫卫生时捡回来挂在门上的,他就是要跟心爱的牛开个玩笑。

    董庆喜半生遭际贫穷,却丝毫看不出悲戚的神色,整天乐呵呵的,一双长寿眉,满脸红彤彤,连周围的小孩都喜欢他。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乐呵呵的人竟然把好多个人从死亡线上给拖了回来——2009年早春的一天清晨,董庆喜刚打开门。看见一个卖豆腐的老人,蹲在自己家门旁边,两手摁着肚子,豆大的汗水流下来。董庆喜一看,试着把他搀进屋,可是他疼得不能动。董庆喜说:“来,我把你背进屋里去吧!”老人艰难地说:“大兄弟,我肚子疼得厉害,别去你屋里了,就在大门底下铺个席子吧。”老董迅速安顿下他,让妻子熬了一碗红糖姜水,一勺一勺地喂下去,老人才慢慢地苏醒过来。

     好事做了几十年,董庆喜的事迹已家喻户晓。董庆喜先后获得了“大义齐河—首届最美齐河人”、德州市首届百佳孝贤、第四届德州市道德模范。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