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的思考

2015-11-09 1131次浏览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    李文豪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求,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推出更多的文艺精品。

        何谓精品?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讲到,“要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概括起来,就是要创作集思想性(思想精深)、艺术性(艺术精湛)、观赏性(制作精良)于一体的优秀作品。除此之外就不是精品,甚至还是废品。资料统计,全国一年制作的电视剧有15000多集,最终能上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的也就300多集。可想而知,若不是实实在在的精品,绝没有这种机会。电视剧创作是这样,其他的创作同样如此。那怎么去创作精品?

        第一,要有明确的规划。不能盲目、随性而为。灵感一来、灵机一动、火花一闪就写出点东西来,这完全可能。但这样的文字往往一点深度都没有,甚至有时还会流于浅薄。很多所谓的心灵鸡汤就是如此,看上去很美,其实毫无恒久的价值。打造精品必须要有规划、有目的性,要做长期的准备工作。比如,想在10年内围绕某个主题创作某一题材的作品,就一定要有一个整体规划,要围绕它做大量全面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包括搜集材料、走访调研。作家张炜在创作《你在高原》的时候,把胶东半岛的县基本走遍了,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长达四百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这中间还穿插着其他的创作。如果没有三十年的规划和统筹安排,绝对不会用这么多年的时间坚持创作这部最终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鸿篇巨制,可能早就被其间的某个创作或其他事件给打断了。所以,没有一篇、一部精品是灵光闪现、灵感突发创作出来的。创作者一定要有一个创作规划,今年要创作什么?近几年要创作什么?都要了然于胸,唯此才能有针对性地调动一切资源为创作服务,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第二,要有积极的态度。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文艺创作的根本要求就是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以出名、发财为目的搞创作,绝对出不了精品,无论哪个文艺门类都是如此。急功近利反而欲速不达,创作精品同样要抛弃功利。一要潜心创作。要做到“沉潜”,沉住气、静下心,不急不躁,远离热闹,躲开喧嚣。保持“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耐心和“三年不窥园”的定力。一切创作活动都需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下踏踏实实的功夫。要真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不图名不图利。作家周大新讲到,现代社会读书的人少了,作家的职业荣光没有了,有时就难以平静。心不静就无法安坐桌前写作,更别说写出好东西了,所以必须想办法让心平静。“心静下来了,眼睛就看到了心里焦躁、烦躁、惶惑、惶然时看不见的一些东西。比如,看见了资本流动中时而美丽时而妖媚时而丑陋的腰身;看见了权力运行中时而光明灿烂时而阴暗疯狂的状貌;看见了人性中时而美好时而肮脏的惊人变幻;看见了人生强大、脆弱和艰难的一些瞬间。看见了这些过去没看见的东西,再动笔和敲击键盘时,速度就快了,激情就有了……”可见,“沉潜”于创作何等重要,而要做到“沉潜”又何等不易。二要精心打磨。精品都是打磨的结晶。要用时间和心灵酿造,用情感和功夫锤炼,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剑”。搜集一下资料,几个月速成,不可能是精品。传世的精品都是下苦功夫的,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有时候5天才写一页,呕心沥血终成经典。唐代诗人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苦吟》)所以说付出越多收获才会越大,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第三,要有正确的方法。文艺创作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如同蜜蜂酿蜜,文艺精品也是博采和提炼的结果。博采是创作的基础,没有博采,就不可能汲取历史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营养,文艺创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持续广泛地吸收,才能有源源不断地吐出。一要学习书本。古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不可能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来。二要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习总书记讲:“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唯此,才能写出鲜活的接地气的好作品。提炼是创作的路径,没有提炼,就不可能升华生活、创造精品,文艺创作只能是复制生活、重复历史。总之,通过博采,努力提高个人的学养、涵养、修养,然后提炼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展现文艺精品的无穷魅力。正所谓“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酿者蜜非花也”。

        第四,要有良好的氛围。良好的氛围是文艺繁荣的必要条件。莎士比亚曾说:“庄严的大海产生蛟龙和鲸鲵,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鱼虾”;民谚:“冷水里做不出热豆腐来,冷锅里跳不出热粟子来。”这些都讲明一个道理:氛围浓厚、热气腾腾,则文艺创作充满生机;氛围冷淡、死气沉沉,则文艺创作没有活力。蔚成风气才能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会出人才、出精品。而浓厚文艺氛围的形成有赖于文艺工作者之间的积极交流、碰撞、切磋,有赖于文联及各协会搭建起会员交流思想、碰撞理念、切磋技艺的平台。文艺工作者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研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批评,共同提高。活动是协会的生命,要借助外出写生、采风,外出参展、办展,举办培训讲座等活动为文艺工作者开阔眼界,丰富阅历,提升技艺创造条件。良好的艺术氛围尤其需要有尖锐的文艺批评,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一部作品优劣在哪里,都要实话实说。切实做到:说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荀子·修身》:“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如果彼此之间都是溢美之词,那就不是真正的艺友,无益于艺术水平的共同提高,终将误人误己。
 
        第五,要有适宜的环境。事物变化,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文艺要繁荣发展,文艺精品要不断涌现,需要一个适宜的外部条件,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党委政府要切实支持其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文联及各协会要增强活力,改进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尊重文艺人才和文艺创造,加大对优秀文艺人才、文艺作品的宣传力度,使优秀文艺人才专业上得认可、社会上受尊重。要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通过多种途径倾听他们心声心愿、意见建议,为他们办实事。要出台繁荣发展文艺的意见,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全县文艺工作实现新跨越。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扶持奖励办法,形成鼓励精品创作的正确导向。

(本文系作者在2015年10月16日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改)

 


【关闭】 【打印】